读书笔记教育

时间:2024-01-02 作者:找句库

【热】读书笔记教育精选(9篇)。

书籍中的大千世界,足以让人类解放思想,收获新思维,阅读过作品后,我感慨万分。 写读后感时,要突出表述那些让你感到最深刻的感受与经历,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想要获得对“读书笔记教育”的深层次解读本文将不容错过,一起追求卓越共同实现梦想!

读书笔记教育 篇1

今年,我阅读了《新教育》前七章内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例子是:犹太人口1300多万,占0。占总人口的5%

2%-0.3%。1901年-20xx年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或者说犹太裔)有128位,占获奖总人数的19.

84%。其中,获物理奖39项,占物理奖总数的24%;获化学奖23项,占16.8%;获生理医学奖51项,占29项

1%;经济学奖获得者14人,占36.84%;文学奖获得者12人,占13%;和平奖获得者9人,占10.98%。

许多研究认为,犹太人的成就与他们对书籍的热爱和对阅读的崇拜密切相关。在犹太人的家里,没有高档家具,却没有书架。从这样一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理解这个曾经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为何能在传奇中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实话,我不太喜爱读书。但读书让人明理,丰富人的内在积淀,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却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那些特级教师,博览群书,讲课过程中随口都能适时适地、恰到好处地引经据典,为他们的课堂、演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观众觉得听他们演讲是一种享受,绝没有冗长的感觉;孩子们听他们讲课久久不愿离去,进入情境了。作为这样的老师,他是一种幸福,而住在他班上的孩子也很幸福。这正验证了朱教授在《新教育》中所倡导的: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句话,说起来不难,但要想做到绝非三年五载的功夫。

今年,我有幸听了几位特级教师的演讲,感触良多。其中刘老师在给我们作报告时提到,他希望我们中国的校长都能像《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宗作先生,那样,再也不会有孩子怕上学了。我当时感到非常惭愧。

这本书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共读的。同一年级的每个人旁边都有一个,但我没读过。所以,从苏州回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学生身边借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并且一口气把它读完。之后我又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百条裙子》等。

以前,我以为这些儿童读物是给孩子们看的。但现在看来,我的想法错了。真的,每读一本书,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也许,学生爱读书的兴趣也是这样慢慢培养的!

《新教育》其中十大行动之一就是营造书香校园,让教师和学生都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从而做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生活在这样一个校园里,有这样一个环境和氛围,很难读或不读。

《新教育》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以上只是我就其中的一小点阐述了我的个人看法。今后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努力让我和我的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读书笔记教育 篇2

知道约翰·洛克和《教育漫话》是在上师范的《教育学》教材中。暑假有机会看了这本书,用了几天的时间好好的读了一遍,洛克那深入浅出的描述,常常让我不由自主的反思,又时常不经意间解开我心中的疑惑,让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教育漫话》的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www.zJk4.com

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针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去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能补救多少?

我感到当老师的责任。 我不能懈怠。整本看来《教育漫话》讲了三个方面的话题:体育、德育和智育。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教育漫话》涉及的第二个话题:德育。

这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洛克先生指出,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

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

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同时培养太多的习惯,否则,太多的模式会让人头晕,这不利于习惯的养成。在德育过程中,榜样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知道孩子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都喜欢模仿别人。

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了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不当心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

在他的书里提到了鞭笞与惩罚以及教育孩子辨别是非的办法,这是我比较赞同的。

薄薄的一本书,却包含了如此深刻的这里,读完它仿佛遨游了一遍优秀的教育国度,《教育漫话》,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

读书笔记教育 篇3

《走在行知路上》是乡村教育家杨瑞清先生所著。书中平白的话语,平实的文字,平常的生活,平凡的岗位,就像杨先生质朴的话语一样平易近人,然而书中许多教育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遗忘,像《八颗柿子树的故事》、《夏令营中是较量》、《校园、花园、果园》、《守住宁静》等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从杨瑞清先生那些朴实的话语中我着实感到这位乡村教育家的不平凡:毕业时,原本有机会留在城里的他,却主动和同学一起要求到最苦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当教师;“升迁”为的团县委副书记,却硬是“辞官”回到五里小学:“适合做青年团工作的人不少,不缺我一个,扎根乡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从这句话中,我深深体会到杨瑞清先生对农村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探寻杨瑞清先生的成长历程,我深刻地感觉到,行知小学的成功之路,使我看到了坚忍不拔的信念力量,正是陶行知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正是他对陶行知思想的执着,才会让他选择到偏僻农村,三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每个老师在刚迈出校门时,都曾怀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但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这份理想已是慢慢变淡,渐去渐远,甚至不复存在,于是我们每天所从事的教学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业,而以这样的心态对教育,只能出现职业的倦怠。杨瑞清的成功,在于他对教育的美好追求,在于他但他始终如一地坚持,面对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挫折也不曾放弃,在困难前面,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一种对教育的忠诚不渝地坚持。

在书中,杨瑞清始终把赏识教育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作为教育一个重要原则。在他的言谈中时时会出现两个词:舒展和自信。他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一生的生命状态,要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幸福的感受能力。让他们感觉到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让自己这一辈子幸福起来。他还在书中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仅爱孩子,还要爱孩子的家长,爱社区的老百姓,爱国家,爱人类,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爱同学、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让每个生命都成为“爱的源泉”。

杨瑞清先生在演讲中发出了这样的名言:农村教师可以不进城,可以不提拔,也可以不发财,但是不可以不自信,不可以不快乐,不可以不成长。他还把教师的成长归结为20字成长准则:躬于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精于思考,乐于动笔。

当杨先生把一所在中国有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五里小学办成蜚声国内、誉满国外的知名学校后,明确地提出京浦口区行知小学的学校目标:“上千农家子弟健康成长的现代校园;上万社区农民终身学习的精神家园;众多城市学生尽情体验的乡村田园;无数有识之士热情共建的文化乐园”

杨瑞清,这位走在行知路上最前沿的领路人,除了留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敬佩外,还留给了我们对行知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行知思想的具体实践,也同时留给了我们对教育、对工作、对事业、对自己的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教师,他已经用自己的真实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尽管我们还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自信、执着和坚持,相信信念的力量,就一定会寻找到教育的“乌托邦”,收获理想的教育,办出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人民教育,让我们所有的岛城孩子都能享受最优质的教育,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之才!

读书笔记教育 篇4

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政法队伍自我革命的迫切需要。要站在讲政治、讲忠诚的高度,深刻认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大意义,自觉抓好这一重大整顿任务。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整顿的重大意义。政法队伍的教育整顿是政法制度自下而上逐步推行的集中教育活动。目的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首创精神和使命,加强法治信仰,建设政法铁军。要深刻认识开展团队教育整顿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检验“四个意识”是否牢固、“四个自信”是否存在、“两个维护”是否真实的重要标志。贯彻党中央和中央政法委员会的决策部署,坚决进行刀刃向内的斗争,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人民、敢于承担责任、诚实的法院队伍。

此次整顿还要准确把握开展教育整顿的内在要求。要围绕“五个过硬要求”,突出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扎实抓好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确保司法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最后要将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以教育整顿为契机,进行问题大查摆、素质大提升。同时在新征程中持续奋斗、开拓创新、坚毅前行,善做螺丝钉、铺路石,把自己的涓滴之力汇入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之中。

读书笔记教育 篇5

本周阅读的书籍是《收获幸福的教育》,从书柜中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作为施教者,我幸福吗?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是怎么定义的,所以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一个幸福的老师。

在这本书的序言和导读部分我找到了一部分答案,这里面提到了一种 “自给自足”式幸福,比如一天当中,你因为自己做了一顿美味的饭菜、制作了一个送给朋友的小礼物比完成一项工作获得他人的赞赏更开心,这样的心里特质成为自给自足式幸福,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我所理解的自给自足是满足、知足,作为施教者的角色,怎样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呢,就是要满足于学生的细微进步:小高早上的一声问好、慧慧午休安静的片刻、璇璇课堂上积极地回答、小菲抬头与人交流的自信感、小航在接受奖励时知道了等待、小全课堂上的听话、小轩在一堂课上不发出怪声、小展能够帮助弱小同学,从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中获得幸福,当然也要把这种感受幸福的模式传递给家长。

获得的幸福感多了,才能更卖劲的工作,在工作中应有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在这本书的导读中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答案,荀子的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知。

学至于行而止矣。行知,明也。作为一名新老师,不要总是惧怕接受新事物,对于听到的、见到的、知道的,符合学校发展趋势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尝试,试一试才会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毕竟时间才是检验经验的唯一标准。

最后,我想表达一种本周教师不能离开一线教学岗位的感觉,没有观察的对象,就没有经验可言,认真做好教师自身工作是这个行业幸福的根本点。

读书笔记教育 篇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宣言书,是昂扬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是万众一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的集结号。作为一名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要不断从报告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当先锋、作表率,以实际行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在深学细悟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深学透、真学真悟。要坚持“五个牢牢把握”,把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通过参加市纪委监委会议、驻在部门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及党小组集中学习和“学习强国”APP等,原原本本学习、一字一句阅读、结合实际思考,全面系统理解、深刻领会领悟、精准科学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强化理论武装,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精神力量,把学习领悟成果转化为推动监督保障执行的具体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要主动担当作为,在履职尽责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派驻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要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驻在部门工作特点,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监督保障执行的政治责任,知责于心、担责于身,认真履职尽责,精准开展政治监督、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以监督责任推动山水林田湖沙综合治理、推动“三区三线”规划落实、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土地要素保障,督促驻在部门和综合监督部门主体责任的落实,以一域之力为全局添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

三要坚持驰而不息,在深化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纠治“四风”的规律特点和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紧盯“四风”新动向,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系统纠治,丰富监督方式,细化监督内容,明确监督任务,严把监督标尺,推动派驻部门党组(党委)以优良作风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四要坚持人民至上,在维护群众利益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三个务必”的重要论断,有其特别深意、特殊使命。我们要始终牢记“三个务必”,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利益问题,了解群众之所盼、群众之所想、群众之所惑,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读书笔记教育 篇7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这里的“一切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校长、父母和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人。新教育实验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主要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师的科研范式来实现这一目的。

在我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写作。师生一起读写作文,是对师生的一种监督,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共同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为了写得好,我们必须做得好,生活得好。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让我们早上背诵,下午阅读,探索积极的生活方式。

新教育实验的少儿课程包括:早晨朗诵——以诗开启新的一天,下午阅读——以优美的少儿读物滋润童年,晚上储蓄——学习反思生活。事实上,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适合教师。教师早上要背诵,下午要读书,晚上要和学生一起保存。我们一起推进每月一事。

我们一起学会吃饭,学会节俭;我们一起不闯红灯,学会遵守规则;我们一起种树,培养公益意识;我们一起踏青,亲近自然;我们一起扫地,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劳动;我们一起唱歌,学会欣赏艺术;我们一起玩球,学会健身;我们一起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学会交往;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求知;我们一起写家书,学会感恩;我们一起演说,学会表达,培养口才;我们一起写日记,学会坚持,学会自省。我们一起构建理想课堂。课堂属于学生,教师是课堂的监护人、服务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构建理想的课堂,实实有效的教学框架,探索知识的魅力,实现知识社会与师生生活的深刻共鸣,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一起培养卓越口才,一起建设数码社区,一起缔造完美教室,一起研发卓越课程,一起合作共建家校……我认为,在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首先做到。

比如,要建设学术型校园,教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倾听窗外的声音,培养优秀的口才,我们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要求学生读、写、说、关心社会。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

《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会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未来、工作、社会、学习、他人和自己。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回顾我的教育经历,我的老师教给我的很多东西在我的生活中都被用到过,比如准时。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要特别注意的是是“影响”,而不是改变。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共同体,不断地向自己学习,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三人行,必有吾师。

”学***的纯真善良、充满活力,学***的坚持和较真,学***敢于提出质疑……我们一起行动,一起坚持,一起成长。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需要师生共同创造。

读书笔记教育 篇8

马志明学校开展生本教育到现在已经尽快3年了,为了更好的理解生本,学校开展了关于生本理念的理论学习,也尝试着相应的生本课堂模式,但现在想一想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问题。在暑假期间,我仔细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谛听教育的春天》,又有了深入的认识。《谛听教育的春天》是当代著名的教育专家郭思乐的教育思想随笔集。

该书用简单的语言诠释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学生本位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境界。但在践行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惑,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死板教条的搬用某种教学方法,而是要领悟其中的“精髓”,科学地、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通过假期的学习,再次回想反思自己在过去实践中的“生本课堂”,自己对“生本”又有了深入的认识。

即尊重学生生命,激发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

“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激扬学生的生命,挖掘学生的潜能。”其本质来说还是体现出了郭思乐教授生本理念的精髓。那么学生的潜能怎样才能得到发觉,并且还能使其继续发挥其功效呢?

其实学生的潜能的发觉全都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承认学***本过程是自己的悟。就像郭思乐教授所说:

“无论是学***的知识或通过智慧而产生的新的知识可达到的地方,或是不可达到的地方,人的智慧和知识的拓展全在于悟。没有人意识到所有的教育都是低效或无效的。”而现在我们的孩子的问题就在于,学生缺少自主性,无悟可言,而导致我们的所有的投入,都近于无用。

只有让学生尽可能独立地理解和学习,才能形成更高质量的智慧。所以我们的老师应该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为每节课设计好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先通过学习获得收获或提出问题,这样课堂上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现在再反观自己的生本课堂,再回想自己的教学,实在有些惭愧。原来教学时每次都害怕学生们听不懂,于是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后来在开展生本课堂后,也开始模仿去做。

开辟小组交流,小组展示等。然而,不知怎的,这样一个听课的春天,教育孩子们读书后仍然无法动员起来。学生慢慢的已经厌烦了这种形式的课堂,上课不是毫无表情的坐在那里听,就是躲在一边玩,不会参与到学***。

现在想想问题在于只学会了生本的外形(模式),没能领悟到其真正的内涵,即便是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的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走个过场,并没有真正落实合作学习,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学***极性当然不会很高。这样的课堂一定会让老师在课堂上感到无助,学生累老师累。

通过本次学习,了解到“生本教育”其实是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会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都很放松,他们都很放松,在课堂上很开朗,对学习更感兴趣,而且兴趣会是最好的老师!

后来由查阅了生本教育的具体方法。比如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对于这一点,我也觉得,首先,教师要在头脑中树立一个好的位置,明确自己必须转变方式。

在我以前的课上,每节课的内容都不会提前告诉学生,很多问题都是突发的,因为我觉得如果学生知道了课上的内容和问题,这个班就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了。可是这样做的话呢,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实现。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全面依靠学生,先学后教。

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作业前是学生课前学习的指导。)生本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思路是:

“早识字,大阅读,大感悟,以阅读为中心,推动听、说、读、写。意义识字,推进阅读,以读引读,以读引研,以读引说,以读引写,全面提高。”如果说课前的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回到课堂把故事说出来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把课前阅读到的知识经过思考表达内化成自己的学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带动了听与说的训练,能说会道是为了以后的写做铺垫的。

由此可见,生本教育其实恰恰利用和学生“生命的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和能力。

学生本位教育也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但我认为其核心的本质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我们的教师必须从思想上理解并内化它。我相信,如果我们真正内化生命教育的本质,我们将收获教育的春天。

读书笔记教育 篇9

我真的很恨很恨我自己,到现为为止我都不知道玲儿喜欢什么,喜欢做什么!喜欢一个人没有错,错就错在喜欢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爱的教育》读后感作文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我看透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我有太多不懂的,这个世界上我有太多的欲望与诱惑了,男人与男人之间,我多想坐下来一起谈谈,可是我知道,不可能的,生活不是电影,生活也不是电视剧。

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别人的同学是有的,但像他这样了为保护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同学,我们就不一定有幸遇到了。看到这一个故事,令我想到了报纸上的一则报道: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倒在人行道上。20分钟里,竟没有一个路人上前搀扶。等到120急救车赶到时,老太太已经去世约20分钟了。同样是两个值得帮助的人,但是遇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一个得到了别人舍命相救,一个去世了很久才被人发现。

这些行人跟舍身救人的罗贝蒂简直是差之千里。 正是因为安利科身边有这么多善良的伙伴,他才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我相信如果有了这些品质,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的人,一定是世界上生活的最美好的人!

本文来源://www.zjk4.com/z/3159.html